国家药监局新动态!6月1日起二类医疗器械全面严查

  医疗器械注册人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鼓励基于唯一标识建立健全追溯体系,做好产品召回■、追踪追溯等有关工作。对于因《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动态调整导致产品管理类别发生变化的情况■,医疗器械注册人应当按照调整后管理类别的要求实施唯一标识■■。   并且,根据新版《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有关要求
产品咨询热线

  医疗器械注册人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鼓励基于唯一标识建立健全追溯体系,做好产品召回★★★■、追踪追溯等有关工作。对于因《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动态调整导致产品管理类别发生变化的情况★■★★◆★,医疗器械注册人应当按照调整后管理类别的要求实施唯一标识■★★■★。

  并且,根据新版《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有关要求,开展赋码◆■■◆◆★、数据上传和维护更新。

  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国家药监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医保局关于做好第三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的公告(2023年第22号)》(以下简称《公告》)◆◆◆。

  按照国家药监局要求,未按要求填报产品标识(UDI)的,注册申报资料将不予签收★■。

  2024年6月1日起申请注册的,注册申请人应当在注册管理系统中提交其产品最小销售单元的产品标识;2024年6月1日前已受理或者获准注册的,注册人应当在产品延续注册或者变更注册时■★,在注册管理系统中提交其产品最小销售单元的产品标识。

  对列入第三批实施产品目录的医疗器械,注册人应当按照时限要求有序开展以下工作◆◆★:

  可以看到,在国家去年发布的《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就开始对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做出明确规定◆★■。

  医疗机构要在临床使用★★◆■★、支付收费、结算报销等临床实践中积极应用唯一标识,做好全程带码记录■■■★■,实现产品在临床环节可追溯。

  本次◆◆◆,随着部分第二类医疗器械的加入,预示着全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快,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可追溯的梦想即将实现★◆★。

  省级医保部门要加强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与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关联使用,推动目录准入、支付管理、带量招标等的透明化、智能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码机构要制定针对本机构的唯一标识编制标准及指南,指导医疗器械注册人开展唯一标识创建、赋码工作,并验证按照其标准编制的唯一标识在流通、使用环节可识读性。

  国家药监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医保局关于做好第三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的公告(2023年第22号)

  《公告》明确■★,按照风险程度和监管需要★★■◆◆◆,确定部分临床需求量较大的一次性使用产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医疗美容相关产品等部分第二类医疗器械作为第三批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实施品种。

  2024年6月1日起生产的医疗器械,在其上市销售前◆◆■★■◆,注册人应当按照相关标准或者规范要求将最小销售单元★★◆、更高级别包装的产品标识和相关数据上传至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追溯。对于已在国家医保局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中维护信息的医疗器械,要在唯一标识数据库中补充完善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字段◆◆,同时在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维护中完善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相关信息,并确认与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唯一标识工作的培训指导,结合实施工作推进需求做好产品注册系统改造◆■■◆★■,组织辖区内医疗器械注册人按要求开展产品赋码◆■◆、数据上传和维护工作,加强与辖区内卫生、医保部门协同,推动三医联动。

  按照风险程度和监管需要,确定部分临床需求量较大的一次性使用产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医疗美容相关产品等部分第二类医疗器械作为第三批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实施品种,具体产品目录见附件。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要在经营活动中积极应用唯一标识,做好带码入库、出库,实现产品在流通环节可追溯。

  省级卫生健康部门要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积极应用唯一标识,加强医疗器械在临床应用中的规范管理■◆。

  2022年6月1日★◆★◆◆★,其他第三类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第二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

  2021年1月1日,9大类69种第三类医疗器械第一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2022年6月1日,其他第三类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第二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的通知》和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重点工作任务,决定将部分第二类医疗器械作为第三批品种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当医疗器械最小销售单元产品标识相关数据发生变化时,注册人应当在产品上市销售前★◆■◆★★,在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中进行变更,实现数据更新。医疗器械最小销售单元产品标识变化时◆★◆,应当按照新增产品标识在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上传数据。

  《公告》指出:2024年6月1日起生产的医疗器械■★★■◆◆,在其上市销售前,注册人应当按照相关标准或者规范要求将最小销售单元★■■、更高级别包装的产品标识和相关数据上传至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追溯。

  对于已在国家医保局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中维护信息的医疗器械,要在唯一标识数据库中补充完善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字段,同时在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维护中完善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相关信息,并确认与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

  2024年6月1日起生产的医疗器械应当具有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此前已生产的第三批实施唯一标识的产品可不具有唯一标识。生产日期以医疗器械标签为准。

  根据第七十九条★■■■■★,未按照国家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有关要求,组织开展赋码、数据上传和维护更新等工作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据国家局了解★★◆■,早在2021年1月1日■◆■◆■,9大类69种第三类医疗器械第一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

  这意味着,6月1起■★◆★◆◆,没有UDI的部分第二类医疗器械★★,全都将无法注册上市。